厦门的风味小吃久负盛名,发展至今已有200 余种。其中尤以咸食的烧肉粽、鱼丸汤、虾面、薄饼、芋包、韭菜盒、土笋冻、沙茶面、
油葱稞、炒稞条,甜食的花生汤、圆仔汤、贡糖夹饼、炸麻花、炸枣、炸蒜、面茶等最为长盛不衰。而且,不少具有传统特色的小吃名
点,逐渐演进为精制、小型、高档、多样化的菜肴而跃上正规宴席,登上大雅之堂。
春卷——厦门习惯称其 " 薄饼 " 。相传明朝同安人蔡复一,总督云贵湖广军务,经常整日批阅公文,忙得无暇吃饭,蔡夫人担心
长此以来,丈夫会饿坏身体,遂想出一个办法:用面皮包着菜肴,让蔡公右手执笔,左手取食,边吃边写,十分方便。这种吃法,后逐
渐流传开来,在闽南便成了家常名品了。逢年过节,家家户户有吃薄饼的习惯,特别是清明节尤为普遍。
厦门薄饼、以笋、豌豆、豆芽、粉丝、豆干、鱼、虾仁、肉丁、海蛎、红罗卜等为主料,至于诸般佐料,则酌量搭配,但很重视用
扁鱼干油酥调味,吃起来脆嫩甘美,醇香可口。
油葱果——中秋节俗称 " 七月半 " ,有以咸仔果祭祖的旧民俗。传说一户人家在蒸制这种供品时,孩子揭开蒸笼盖一看那咸仔果
半生半熟,嫌它 " 白淡无滋味 " ,遂随手把一碗肉肴倒进果中,被大人发现后,已 " 生米蒸成熟果 " 了。不过吃起来味道还不错。
于是,人们竞相仿制,历经演变,由咸葱果变为油葱果。其做法是:将肉丝、孛荠丁、炸过碾碎的扁鱼或虾皮、米酱、白糖、地瓜粉、
葱白、五香粉、食盐制成团状,放进碗里的米浆蒸煮而成。吃时要切开,放些沙茶酱、桔汁、蒜泥、萝卜酸吃起来柔韧芳香,美味可口
。
土笋冻——系一种由海产加工而成的冻品。土笋能够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