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焙咖啡的艺术 在进行烘焙这一重要的程序之前,不同品种的咖啡要被细心地拼配起来。这项工作对每批投料都要重做,通过把补充性的特征组合在一起,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配制,例如用喀麦隆的罗巴斯塔咖啡为主料,加点哥伦比亚的以增加水果香味,加点摩卡以增加冲劲,加点肯尼亚的以增加酸味,再加点受季风熏陶过后迈索尔以增加细腻醇和感。焙炒商的艺术在于按自已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品种用心地混合起来。每一种混合都能生产出一种独特的咖啡配制。咖啡有900种不同的味道,特别复杂。
按比例配制的咖啡(参考) |
主要味道 |
巴西 |
喀麦隆 |
危地马拉 |
肯尼亚 |
哥斯达尼黎加 |
哥伦比亚 |
墨西哥 |
烈味 |
20% |
60% |
20% |
0 |
0 |
0 |
0 |
酸味 |
0 |
0 |
25% |
50% |
25% |
0 |
0 |
水果味 |
0 |
0 |
0 |
0 |
20% |
60% |
20% |
甜味 |
70% |
0 |
0 |
0 |
0 |
10% |
20% |
香味 |
0 |
0 |
30% |
0 |
60% |
10% |
0 |
焙炒是咖啡加工中最重要的阶段。在生咖啡阶段,它的味道平淡无奇,只有施以温度以后其味道才能改善。这一过程是在14世纪也门的一场火偶然点着了几棵咖啡树以后,由阿拉伯人发现的。当一些原始部落,如奥罗莫地区的埃塞俄比亚人还在继续吃生咖啡果时,焙炒的习惯就已迅速地传播开了。到20世纪初,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家庭都买了生咖啡回家去炒,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只环形煤气炉和镀锡的铜盘子,或者一只研磨咖啡豆的铸铁盘子,炒的时候要不断地用一只木铲搅它们。现在,焙炒的工作主要由咖啡制造商们来承担。
烘焙咖啡的方法 焙炒咖啡的方法分两派,即工业化的与传统化的,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所用时间的长短与加热的程度。按照传统的方法,咖啡要在持续上升的温度下被炒动20分钟,这样的炒法比较细致而且计划周密;按照工业化的方法,为了争取最大的利润,炒的时间被减少到了10分钟,有时还不足4分钟,这样的结果就不太精确。
传统的方法依靠慢慢地增温。咖啡豆要经历一系列化学与物理的变化(体积、质地、颜色),这两种主的变化是梅拉德(Maillard)反应(在这个反应中,咖啡豆里的蛋白质和糖发生反应,形成一种有香味的白色棕色合成物)和Strecker分解(在此分解中,梅拉德反应中的有些产物进一步分解,以生成其他的香味)。焙炒的艺术在于要知道停火的准确时刻。
一般来说,炒得颜色越深,咖啡的味道就越酸越苦,而轻炒则能把它全部的香味释放出来,这样炒出的咖啡味道既醇厚,酸度又适中----这才是真正的专家的炒法。好咖啡只能轻轻一炒,以便把它们真正的丰富性、精妙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来。
工业化的方法使用一种恒定的温度(800)。30年前发明的流体床法,极大地缩短了加热的时间,热空气被从咖啡豆上吹过,使梅拉德反应发生的机会很少,并且阻碍了豆子的香味和口感质量的提高。但不管怎么说,这样所生产的咖啡供日常消费还是蛮不错的。其他的工业方法有闪光焙炒法,用这种方法,焙炒的时间在一个恒温下缩短到了90秒,还有一种使用热空气的德国技术和一种使用注入器的美国技术。
只有罗巴斯塔咖啡豆有指望经受住这样的处理,它们通常被通过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来制造速溶咖啡。通过在更短的时间内使用更高一些的温度,这两种方法能带来很高的产量,用快速流体床法每小时加工1500公斤,用闪光法每小时加工4000公斤,而传统的加工方法每小时只能加工700公斤。
传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质量,它要用15~23分钟
1。在开头的10分钟,咖啡豆升温到160℃,通过一系列梅拉德反应,咖啡豆中的蛋白质和糖发生反应并组成有香味和颜色的物质。梅拉德反应形成的某些物质进一步在Strcker分解中裂变.这样形成了独特的“炒过的”香味,而咖啡豆颜色则继续加深。
2。四种主要的香味是在200℃下形成的,这一温度在10分钟内达到,咖啡豆的颜色在100℃时是浅金色的,在150℃时则呈浅棕色,在200℃时呈棕色,而如果炒烤的温度继续升到230℃时就完全成了黑色。
3。10分钟以后,咖啡豆内的水份完全蒸发,而且糖和咖啡碱物质也消失。咖啡豆的重量会失去20%,但体积增加60%。在热力作用下,其中的二氧化碳会被释放出来,这会引发咖啡焙炒师们所熟悉的爆裂声,有些人甚至能根据这种声音判断焙炒的程度。另外,其脂肪的含量会从12%增加到16%。
4。咖啡豆一离开滚筒,就落入一个像筛子一样带孔的容器中。同时会有空气通过孔眼向上吹出,快速地把咖啡冷却。
工业方法 用流体床焙炒的话,咖啡豆要被用温度高达800℃的强气流在一个圆锥形的容器中吹动4~10分钟,这足以改变咖啡的颜色,但却不能使梅拉德反应充分地发生,咖啡的味道也不能适当地生成.